伊莉討論區

標題: 〈台灣紡織業攻電商 智慧製造扮演先鋒〉〈LTN〉〈2017-09-26〉 [打印本頁]

作者: iiifgh    時間: 2017-9-27 01:02 PM     標題: 〈台灣紡織業攻電商 智慧製造扮演先鋒〉〈LTN〉〈2017-09-26〉

本帖最後由 iiifgh 於 2017-9-27 01:05 PM 編輯

紡織科技論壇 探討智慧創新
2017年09月27日 04:10 李水蓮

[attach]120423266[/attach]
紡織綜合所所長李貴琪(左四起)、副董事長葉義雄、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博士;以及公協會理事長與國際紡織菁英代表,共同為紡織業年度盛宴揭開序幕。圖/李水蓮

紡織綜合所執行經濟部技術處科專案承辦「2017年紡織科技國際論壇暨研發成果展(簡稱:TIFE2017)」,9月26日至27日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配合產業發展趨勢,今年大會將主題訂為「智慧創新、綠色循環」。

今年邀請英國Ardmel自動化集團董事Arlene Kidd及加拿大OMsignal公司總裁Frederic Chanay等,針對『功能性紡織品應用於戶外及軍事領域之新概念』與『從OMsignal公司來探討生理偵測服之快速發展』等專題演講。

為讓國內紡織業掌握全球紡織發展趨勢,舉辦9場研討會及3場論壇。邀請英國、法國、荷蘭、芬蘭、烏克蘭及日本等6國專家,分別針對智慧型紡織品、機能性紡織品及循環經濟等三大主題進行專題演講。

智慧型紡織品專題,英國產業分析機構IDTecEX總裁Raghu Das及法國HEALTH技術長David Coulon等針對「智慧型紡織品未來技術、機會與應用」及「智慧醫療紡織品」等專題演講;機能性紡織品專題,法國Creative Garment Supply公司Michel CHTEPA「從歐洲戶外市場探究台灣機能性紡織品未來發展機會」;循環經濟專題,由Facterier品牌創辦人山田敏夫分享「應用循環經濟於日本時尚產業生產」。

TIFE 2017期間,因應智慧醫療服務世代來臨,與國內紡織及醫療設備業共同開發智慧醫療紡織品。為進一步推廣該所科專研發成果,將於10月16日至18日台北TITAS展,以「科專成果」及「加值服務」展示。

TIFE舉辦至今邁入第17年,已成為國內紡織業及國際交流平台,希能藉由此活動持續舉辦,使國內紡織業掌握商機,再創台灣紡織新榮景。(紡織綜合所廣告)    (工商時報)



Amazon Prime 服務太方便,美國小型零售商也都愛用
科技新報 TechNews-作者 Nana Ho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26 日 19:30 |

[attach]120423262[/attach][attach]120423262[/attach]

在 Prime 會員服務的成功之下,亞馬遜(Amazon)持續佔據著電商龍頭的寶座,但 Prime 會員服務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魅力?小型零售業者又對此作何感想?

CNBC 最近就與市調機構 SurveyMonkey 合作,針對小型零售業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即使身為競爭關係,許多人仍有固定使用 Prime 服務的習慣,許多業者甚至認為亞馬遜推出的一些創新技術,能夠幫助自家公司的業績成長。

方便又好用的 Prime 服務

企業諮詢公司 Avenue Consulting 的創辦人 David Mitroff 表示,不論是私人生活或商業用途,他幾乎每天都使用 Amazon Prime 購物一次,「例外的那幾天每天都下單兩次。」

對於這種情況,具有豐富行銷經驗的 Mitroff 感到非常憂心,他已經能夠預見人們在如此依賴電商購物的情況下,那些小型零售商的未來下場;附近的零售店可能會因此關門,甚至將來再也沒有地方能看到商品實物或接觸到鄰近的人們。

Mitroff 確實經常擔心這些情況,但他卻沒有辦法停止使用。

Mitroff 表示,他偶爾會試著停止上網下單,改為前往鄰近的商店採買,畢竟多數商品都可以在商店買到,但作為一個中小企業經營者,電商真的是太有效率的購物方式,他可以在購物後馬上就再回到工作中。

「真正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有時候我上午 9~10 點才下訂單,但我下班時卻能帶著物品離開辦公室。」

公關公司 AWJ Platinum 營銷總監 Belinda Foster 也有著相同的想法,如今他不再需要在顛簸的路上開幾十分鐘的車程,只為了一些文具或茶包。相反的,Foster 經常會發現自己在平板上開了一個瀏覽器,手指在上面不停的點擊。

「購物從頭到尾只花了我 10 分鐘的時間…我發現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的壓力變小了,謝謝電商購物的出現,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紓壓的方式。」

[attach]120423263[/attach]
(Source:Amazon 官網)

Mitroff、Foster 並不是少數,小型企業管理者對亞馬遜服務的依賴比例相當高,應用普及的情況也擴散至管理者的家庭。調查顯示,小型企業管理者家庭成員為  Prime 會員的比例為 58%,相較起一般民眾的 46% 要高出許多,即使與亞馬遜為競爭者的小型企業,家庭成員使用的比例也有 54%。

在調查當中,約 26% 的零售業者認為,亞馬遜是他們的直接競爭對手(Direct Competitors),這在所有產業中都是最高的,但同時卻也有約 52% 零售業者本身正在使用 Amazon Prime 服務。

這樣的結果乍看之下有些怪異,但電商運用科技發展的創新零售方式,並沒有讓多數與亞馬遜處在競爭關係的小型企業主感受到威脅。

在調查中,只有 8% 的小型企業主認為技術發展將對明年業務產生影響,49% 認為毫無影響,更有 42% 反而認為會有正面效果。

小型零售業者也喜歡亞馬遜?

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是因為他們正在利用亞馬遜來尋找更具競爭力的方法,就像亞馬遜利用 Prime 這些會員做的一樣——觀察競爭對手,測試新產品的市場反應。

解謎玩具零售業者 SiamMandalay 創辦人 Sean Allan 指出,亞馬遜的市場和物流速率都非常驚人,認為自己可以與之競爭是非常荒謬的,但透過亞馬遜,企業可以觀察到每個對手在打什麼算盤,想銷售什麼以及銷售情況如何。

「數據都在那裡,只要你知道該怎麼看。我可以看到特定產品的銷售情況,甚至是他們一天賣出的數量。」

[attach]120423264[/attach]
(Sourece:Flickr/Web Summit CC BY 2.0)

天然保健品製造商 GSC Products 也是一樣的情況,他們不只是透過亞馬遜購買配料和補給品,也在運用亞馬遜測試新產品的市場反應並調整價格,從而在其他其他銷售渠道提供更容易被接受的價格。

負責人 Wayne Perry 表示,每當推出一個全新的品牌或產品,GSC 都會先將初步銷售限制在自己的亞馬遜商店及一些大型賣家販售頁上。「只需要四個月,我們就可以斷定這個產品會失敗還是成功。」

一但確定產品是「勝利組」,GSC 便會將該產品退出亞馬遜的龐大銷售網路,只與少數的亞馬遜大賣家合作,並轉而專注在將產品批發給其他網路零售商和傳統商店,來確保亞馬遜不會削減到實體店的定價。

Perry 指出,如果消費者只需簡單的滑手機,就能夠在方便、廉價的亞馬遜上找到你的商品,那實體零售商就不會想要進貨銷售。

除此之外,GSC 也利用亞馬遜來重整銷售策略,而不再只是一味的調低那些銷售停滯產品的建議售價(MSRP),亞馬遜甚至讓 GSC 了解到,某些特定產品在更高的價格之下反而賣的更好。

「亞馬遜教你如何去關心消費者的購買習慣,而不再需要浪費時間在所謂的焦點團體(focus groups)上,即使是在市場試水溫的階段你也可以賺錢。」

    Here’s why small-business owners who use Amazon Prime can’t stop

(首圖來源:Amazon 官網)



台灣紡織業攻電商 智慧製造扮演先鋒
LTN     2017-09-26

〔記者陳柔蓁/台北報導〕今年美股上漲25%,但是實體零售業的股價下跌17%,其中重大原因是,消費者轉向網路平台購物,導致電商亞馬遜異軍突起,股價強漲30%。為全球服裝公司設計解決方案的美國Alvanon公司總裁Gribbin分析:「以往店面銷售模式是,店門開了消費者才能購物,零售商控制消費者什麼時候買、怎麼買、買什麼,現在消費者決定一切,加上iPhone出現,達到破壞式創新。」

[attach]120423261[/attach]
    紡織業切入電商,結合智慧製造創造商機。(記者陳柔蓁攝)

縮短製造到零售兩端

日前舉行的「2017國際棉業諮詢委員會台北國際研討會」中,「亞馬遜現象」成為與會紡織業者熱議焦點,紡織業從製造到零售的產業鏈相當長,但「智慧製造」與「電子商務」兩個名詞能將製造到零售兩端縮短,這兩個話題不僅造成該產業整體的典範轉移,完全改變供應商、銷售平台、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供應鏈管理與顧客服務方式也要被重組。

電商平台亞馬遜更把供應鏈中,設計師到消費者間的阻礙去除,進一步迫使製造流程管理更貼近市場。國內紡織業者對於切入此新商機供應鏈躍躍欲試,聚陽(1477)已與電商合作,但仍需磨合期半年到一年以上,預估短期難有實際獲利。

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分析,電商一次要求的件數太多、交期太短,會讓個別公司經營風險太高,曾有電商對供應商開出的條件是,「1000萬件7天就要交貨」,這需要成衣公司事先備料,但如果最後沒有接獲終端客戶訂單,風險則要成衣公司自行承擔。

黃偉基以美國最高收視的體育運動賽事、美式足球聯盟的年度冠軍賽「超級盃」為例,東西兩岸的決戰隊伍一出來,球衣就要儘快上架銷售,因此要求供應商快速反應也是不得不為之事。

黃偉基建議,可以從既有基礎下手,例如台灣許多紡織公司已是Nike供應商,能先切入Nike的網購商店「NIKEiD」,學習跟網路行銷商配合的營運模式,再輔以「智慧製造」,對市場彈性快速反應,逐漸切入電商的運作。



愛迪達在美國用機器人造T-shirt,紡織製造重返美國時代來臨?
天下   鄧凱元 2017-09-22 Web Only

[attach]120423265[/attach]
機器人每22秒做一件T-shirt,人力成本只要33分美元,能讓美國紡織業重返光榮? 圖片來源:Softwear Automation提供

美國總統川普要製造業重返美國愈來愈有可能了,連最難的紡織成衣業都開始蓋工廠。中國紡織業龍頭之一的天源紡織與美國新創公司「Softwear Automation」合作,明年將在美國的阿肯色州,完成一座擁有21條產線的機器人T-shirt工廠。

《天下》越洋訪問Softwear Automation副總裁尚托拉(Pete Santora),他說,「每件衣服的人力成本只要33分美元,也能幫助品牌在美國建立在地供應鏈,降低交貨時間,做到在地化生產」。

Softwear Automation是一家由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起家的公司。這家公司整合了視覺判別、縫紉機、送布機,以及一台像吸塵器的吸布機。靠著能每秒能照1000次影像的系統,指引機械手臂到正確的地方織衣,「概念就像無人車一樣,」尚托拉說。

Softwear Automation挑戰的是最難自動化的成衣產業,原因是衣服有彈性,難以用機器手臂夾取,而且衣服零配件多,因此多半是在工資低的國家生產。每4到5台機器,只需一人操作即可, Softwear Automation做到的精準度比人還精確。

電商崛起 帶動機器人需求

用機器人製衣,背後的原因之一是電商崛起,品牌必須縮短供貨時間。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說,電商購物興起後,供應商必須能快速反應。有人想靠自動化在美國當地生產。也有不少業者把成衣廠搬到離美國近的海地,或者中南美洲,減少海上運輸的時間。

機器人製衣也跟美軍有關。2002年,美國通過《貝瑞修正案》,要求美國國防部必須採購美國製造的衣服,但美國人力成本太高,因此美國國防部持續資助新創公司研發機器人製衣技術。而Softwear Automation初期最大筆的資金,也是來自美國國防部的挹注。

尚托拉表示,T-shirt是他們第一個能自動化的服飾類產品,其他能做的則是浴巾、腳踏墊、床單等。

黃偉基說,機器人製衣的人力成本,已經跟孟加拉差不多,而且能大幅減少供貨時間,但這只是紡織業重返美國的第一步,以台灣擅長的登山外套或者機能衣來說,因為複雜度更高,布料的彈性也高,離機器人製衣仍有一段距離。(責任編輯:王珉瑄)




作者: rogersug    時間: 2017-9-27 09:27 PM

可是馬雲說電商必亡了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s://a16.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